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

【意】The Home Song Stories。


這部電影以長大成人的男主角用打字寫書的方式,導入敘述;以一個小男孩看母親的角度鋪陳情節;導演用的對比與象徵手法都非常高明,要角的演技和妝容、故事起承轉合很是細緻,讓電影演變成很美的旋律,卻不至於庸俗。

玫瑰(陳沖 飾)是來自上海的演歌名伶,她美麗、聰明也心機,她利用Bill對她的愛慕當跳板帶著一雙兒女離開香港來到澳洲,過著比貴婦還貴婦的生活,不論是她穿著從不重複的旗袍、留聲機等物品,在在顯示優渥的日子,她卻不安於此;不斷的與別的男人糾葛,這些男人共同的特性是-中國人。

母親的角色刻劃的鮮明又複雜,她出自傳統的家庭,也依照長輩的許配有過一段傳統的婚姻,但她從來不是傳統的女性,她和丈夫的弟弟私奔,她的愛人選擇以自縊的方式,只求不拖累這個勇敢的女人,在這之後,這個女人-玫瑰,再也不會愛了,除了對她的孩子。

在她意識到女兒漸漸長大,承襲她的美貌時,她憤怒又害怕,憤怒來自於忌妒,她的年華走了,女兒的卻才開始;同時,也害怕女兒和她步上了一樣的路。

當故事帶到這裡我非常害怕接下來的劇情變的狗血-中國傳統的精裝戲碼-女人為難女人;直到她逼得女兒服藥自殺,她也跟著服藥雙雙進了醫院,母女倆落淚相擁,她才告訴女兒-關於她一生裡唯一愛過的人、同時也是女兒生父的故事。

我才懂這樣條件的女子,她為什麼願意委身給條件不如Bill的男人,她在追的-是一個可能、一個和愛人相像的影子。母女在此妥協了,女兒不再是孩子,她開始明白身為一個女人的苦與原罪,她懂得她的母親的勇敢與不凡,至此後不再忤逆、也不能忍受弟弟侮蔑母親;她甚至拒絕了真心愛她的Joe,原因很明白,她對媽媽的愛遠大於男女的情愛。

關於男主角-一直是孩子的弟弟,面對性情狂放的母親總是又愛又畏懼的,母親發怒時他躲在姊姊的被窩裡;就連他討厭的Joe,這個佔據母親和姊姊眼光的人,在離開之餘,小男孩也害怕的抱住他;他並不是特別堅強的孩子,但母親一而在在而三的自殺未遂,磨光了他所有的期待。他不再主動擁抱母親,他不對她說:Yes, mom。

就連母親離開的時候,他也沒有眼淚。

該哭嗎?什麼時候哭比較好呢?這怎麼會是一個孩子的想法;但他不愛母親嗎?餐桌上發生爭吵的時候,他趕快把盤子的食物吃完,獻寶似的想讓媽媽開心、把得分最高的作文拿給媽媽看,可是呢?她卻沒有比較快樂,她仍是周旋在男人間,她過著越來越差的日子、任性妄為、不安於室。

走到哪裡都堅持要帶著的孔雀門簾,沒有多大的變化,媽媽卻老了;孔雀是以亮麗的尾翅、象徵驕傲的鳥類,像媽媽,就算落魄也要上妝。第一次進Bill家門是改嫁;第二次被接回來,仍是亮麗如昔,驕傲的直視Bill的母親;第三次回來,累了、輸慘了,素著一張臉,和有著不贊同眼神的Bill母親對望,輪到對方和丈夫扶持,擦著一抹口紅,像張揚的勝利。

她在兒子第一次對她大吼的當晚自縊,她選了和愛人一樣的方式離開,這樣的女人啊,她是真的輸給血脈相連的兒子一句話嗎?在我看來,那是她第一次體認,這個孩子,不需要她了。所幸玫瑰不如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,得不到幸福也不希望別人得到;她以很偏激的方式,表現對孩子的愛;她最愛的兒子也以他的方式記憶她,片末他的已故母親美豔如昔,款款向他走來抱著他,這次他,不抗拒的讓她抱著,象徵的是他的想念、愛與原諒。

沒有留言: